幼儿足球解决方案:正面解读8条禁令

日前,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工作视频会议正式召开。会议上,经全国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及全国幼儿足球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后,《3-6岁儿童足球活动负面清单》正式发布,文件中包括7项禁止事项和1项严控事项。

第一,禁止进行正式足球比赛(就是指3-6岁儿童足球活动,禁止进行正式的足球比赛)。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负面清单》,大家在负面清单中看到有五条内容都是集中于幼儿足球的开展内容及形式上,也就是平时在园内开展的园本课和园外开展的足球课,这四条禁止和一条严控对于很多俱乐部和教练来说第一感觉就是束缚了手脚,因为在传统的足球训练或者一些球迷(家长)眼中,既然是开展幼儿足球,重点就是足球,不练足球还搞什么?

这里我们借鉴之前在全国各地举办的足球教练沙龙活动中的一些幼儿足球教案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上面的幼儿足球教案中,我们从无球的移动(不同方式的走、跑、跳、爬)开始导入故事化情景,将身体平衡游戏与物体操控游戏相结合,分阶段建立幼儿的移动技能、身体控制及手脚协调和空间感觉,最后引入以足球为主的球类游戏。孩子们乐此不疲,记住的是游戏化的情景故事,没有枯燥乏味的成人化的反复练习。

在幼儿足球课程和教案的编写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校体育的学习模式中的三部分内容:教会学生健康知识、教会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教会学生专项运动技能。

第一部分内容非常内容理解,我们不做过多的解释,从第二部分内容开始,基本运动技能和第三部分专项运动技能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由上至下、由近至远、由大至小等几个规律,我们在设计和开展幼儿足球活动时,必须要充分解构认知基本动作技能这部分内容,甚至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才是开展幼儿足球活动的重中之重!

差不多30年前,我在《中国青年报》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我们得回到幼儿园》,其中讲到1987年5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诺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幼儿园教给他要把自己的东西拿出一半分给小朋友,要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要仔细地观察大自然,要饭前便后洗手等等。幼儿园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起点,在里面学到的都是生活中非常普通、非常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无论人生发展到什么阶段,做人做事的基本的规矩、基本规则、甚至一些基本技能都跟小时候的教育密切相关。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论把一个人3-6岁或者0-6岁的经历看作是人生个性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所以幼儿园阶段其实是人生最重要的起点。我们常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今天讲校园足球或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幼儿足球、幼儿体育活动以及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质、能力、技术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是高度相关的。

以上是王登峰司长在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线岁是人生非常重要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窗口期,在这个阶段建立正确的、良好的基本动作模式可以保证基本动作技能(手脚协调、平衡稳定、物体操控、空间定位感等)的有效建立和发展,为后面的基本运动技能(跑、跳、抛等)的快速发展给予直接有效的帮助。

相信有了以上的基本运动技能基础,再通过兴趣培养的方式进行专项运动技能活动,就会大大提升效率,避免各级专项教练因为队员基本运动技能水平低而不得不开倒车的尴尬处境!

开展幼儿足球的重点内容明确之后,就是控制活动的时长和强度,有过体能训练经历的教练员都清楚,一堂训练课,一个练习都要设计相对应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区别于时长,直接监控运动量更为有效,并且还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生理特点去合理调控,避免因为统一时长和强度造成的差异性问题,比如运动能力强、活泼好动的孩子容易运动过量,而性格安静、基本运动能力不足的孩子却达不到基础运动量指标线,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在这方面足球教练沙龙联合了几家青少年启蒙俱乐部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和大家一起分享:

运动中,通过EPTS系统(臂带、手环等设备)监控学生实时心率及跑动距离,有效控制、调整有效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运动后,通过量化的报表建立团队及个人运动档案,为幼儿园/学校/家长/俱乐部/教练等多方提供数据依据,为阶段性成长报告提供数据素材,更为安全活动、科学训练、健康饮食、家校互动等提供数据保障。

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关于青少儿足球活动的比赛如何开展,《负面清单》中第一条就是禁止进行正式足球比赛(就是指3-6岁儿童足球活动,禁止进行正式的足球比赛)。

很多俱乐部的教练一下就懵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比赛啊!不让踢比赛?这活动还怎么开展?

是啊,更多教练都会碰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来到场地还没热身,就央求着你:教练,今天踢不踢比赛?然后一双双渴望的小眼睛盯着你!

对孩子们来说,比赛就是他们来踢球的目的。我在多次的线下沙龙中和很多基层教练强调过,我们要认识到孩子们想要的“比赛”是什么?或者说,在这个年龄段,什么是适合孩子们的“比赛”?

我们在很多正式的比赛中,会发现什么问题?家长、教练疯狂的叫喊,孩子被指挥的不知所措、晕头转向,甚至有人戏称过:家长和教练手里缺一个遥控器,他们以为自己在打实况游戏!我们想大声疾呼:孩子才是比赛的主角!比赛是属于孩子们的!正式的比赛并不是孩子们想要的!

还有,在正式比赛中,主力和替补队员的上场时间非常不平均,任何一个爱踢球的孩子都想上场去比赛,但是,由于基本运动能力、身体条件、接触足球时间、平时运动习惯、天赋等等原因,总是只有极少部分的主力队员可以享受比赛,而绝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去真正的参与比赛!正式的比赛并不是孩子们想要的!

再有正式比赛中,规则繁琐,裁判成了中断比赛的干扰源,笔者曾经带过一支没有训练条件的校园球队,在一场区级比赛中被裁判吹了10多次界外球违例,孩子们不是脚抬起来了,就是球没举过头顶,我们不能去归咎于严格执法的裁判,但这样的正式比赛支离破碎,孩子们参与其中,却毫无快乐可言!正式的比赛并不是孩子们想要的!

最后在正式比赛中,胜负、积分、冠军、最佳射手等等成了教练、俱乐部、幼儿园、甚至城市间争夺荣誉的手段,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中国民族的足球梦真的要靠这帮可爱懵懂的孩子们现在就实现???

如果我们不拘泥于正式比赛的形式化,而是组织让更多孩子们去参与的自由比赛、亲子活动、嘉年华等等,让孩子们以游戏的方式去真正享受足球带来的简单快乐,也许,我们就不会纠结于这几条禁令!

相信有了以上内容,我们就不需要过多的去讨论诸如足球考级、足球操之类的极具”中国特色”产物了。

足球本身就是非常综合的游戏,更是世界范围内关注度和接受度最高的运动,作为足球启蒙教育的从业者,无论是基层草根俱乐部还是基层教练员个体,不断的学习探索是行业发展的基石,足球教练沙龙致力于基层教练员的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希望可以给予更多的有意愿投入中国基层启蒙足球教育的社会人士以帮助!

希望有更多基层俱乐部和教练重视幼儿体育、幼儿足球教育,一起学习交流,分享案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